帶住爸媽去旅行 長者外遊六大要點

暑假是旅遊旺季,不少家庭都打算扶老攜幼往外地旅遊。想跟家中的長者同享旅遊的樂趣?出發前就要做好預備,讓旅程變得圓滿。如果長者本身健康良好,平時有一定活動量,一般旅遊容易應付;但如果健康狀況欠佳,在旅遊一事上必須當心。高血壓、膽固醇高、糖尿病、心臟病、呼吸系統毛病等,都是長者常見的慢性疾病,患者決定去旅行前宜先經過細心考慮。這些慢性病患者,若病情受控,最近亦沒有不適徵狀,可以如常去旅行。反之病情反覆不定、身體虛弱、經常疲倦,應避免外遊,免得增加旅途中的風險。


1.    行程與地點的考慮
計劃行程不但要設定目的地及前往的景點,找一些衞生及治安較佳的地點會較好,更重要是衡量長者的身體狀況,行程最好較輕鬆,例如每日兩、三個景點便已足夠,「朝七晚十」的密集式遊覽觀光也未必適合。


2. 出發前6星期諮詢醫生

醫生最明白病人的健康狀況,會因應情況而作出建議,例如若病情較波動便應待病情穩定後才出發。同時,醫生也可教導病人在外遊時如何調校用藥時間,因為時差及搭長途機,醫生需要調校藥物用量,所以出發前見一見醫生很重要。

 

3.    準備病歷紙
病人出發前可主動要求主診醫生寫一張病歷紙(俗稱平安紙),內裏包含病歷、正服食藥物等資料,病人旅遊期間應隨身攜帶,萬一旅行時因身體不適而需要求醫,也可避免了與醫護人員之間的言語障礙。另外,如長者曾有心臟病、中風,同行的家人宜先了解旅遊目的地的醫療情況,包括當地是否有先進的醫療設備?醫院位置距離下榻酒店有多遠?確保病發時也能夠第一時間送往醫院接受診治。

 

4.    帶備多份藥物
需要長期服藥的長者,出遊時帶藥最好連原裝藥袋,這樣即使忘了某種藥的劑量或用法也能翻看藥袋上的標籤,而且最好預備多一倍的藥物,一份自己跟身攜帶,另一份放在行李箱或交親友保管,就算不幸遺失手袋或行李,也有另一份藥可以繼續食,尤其某些病突然停藥,可能會帶來很大的問題。

 

5.    需預時間注射防疫針
除了徵詢醫生意見之外,如計劃到需要注射防疫針或想多了解某地的健康風險,也應在報名或付錢前進行。例如到需要打黃熱病預防針的地區旅遊,但有文獻指六十歲以上人士第一次注射這種防疫針,有較高機會出現較嚴重的併發症,約十萬人便會出現一兩宗。出發前打針與否已需承擔一定風險,所以付費前應先作資料搜集。

6.    平安藥傍身
有些較偏遠或落後的地方未必有診所或醫生,加上言語不通,有需要時未必即時有藥用。一般平安藥通常包括退燒藥、止屙藥及傷風感冒藥,而急救用品如藥水膠布、消毒藥水等等亦應帶備。很多老人家經過一天的行走觀光後,返回酒店休息時才覺得雙腳肌肉痠痛不已,所以他們可準備冬青膏等藥膏,幫助腿部肌肉消炎退腫,翌日才能有精力繼續遊覽。

 

參考資料:衛生署 旅遊健康錦囊

相關文章
保健防病
吃喝玩樂防腦退化
很多患有腦退化的長者因為情緒低落,會有足不出戶的傾向。筆者的爸爸就是一個例子,需要用各種方法勸使他出外走動,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替他約麻雀腳。他每次出門前都很不願意,但打牌時會樂在其中,打完牌後腦筋也會
保健防病
補腎妙招 簡單運動都有效
相信「腎虛」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詞語,不過坊間對腎虛可能還存在不少迷思。中醫概念的「腎」是一整套系統的功能,當中可包括生長、生殖功能、水液代謝、內分泌等。因此腎虛影響的不只是性功能,亦不是只會發生在男士
保健防病
熱水泡腳 驅寒保暖
很多人在一天奔波勞累之後,到了晚上會坐下來,倒上一盆熱水,把雙腳浸泡其中,似乎一身的疲憊能減輕不少。其實泡腳不但能解乏,還有活經絡、養腎氣的作用。俗語說「熱水泡腳,勝吃補藥」,經常泡腳,能夠調理好臟腑
保健防病
自戀性格抗抑鬱
隨著社交媒體單向發布訊息的特點,自拍世代出現,不少人認為千禧世代比上一輩自戀。但其實沒有什麼數據支持這個論調,起碼心理學家對此就意見不一。 自戀者自古以來便存在,並且被現代醫學定義為人格障礙的一種。
保健防病
情緒優化記憶力
情緒和認知能力看似是兩個獨立的機制,其實可以互相影響。情緒體驗對學習表現有重要的影響。測驗、考試和作業可以與不同的情緒掛勾,例如焦慮和無聊等等。不同的情緒體驗可以對學習和記憶能力產生影響。  
保健防病
解開旅行易病之謎!5大致病原因
港人愛旅遊,一年總要飛上幾次度假叉叉電。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不少遊人會在旅行中生起病來,十分掃興。究竟是什麼原因令到旅遊時易生病? 1.未適應新的環境 處身熟悉的環境,我們身體的抗體運作自如,但去到異地
保健防病
健康專題
專業陪月專欄:補唔到身好唔抵?
最近從 Facebook「陪月黑名單」專頁中看到其中一個頗特別的投訴,就是「沒有為太太好好補身」。有趣的是絕大部分留言都認為坐月補身萬分重要。坊間對「補身」一詞理解比較單一,以為吃山珍海味才算補身—&mdash
保健防病
飲茶注意二三事
香港人愛「飲茶」,日日飲、時時飲,在中國歷史的長壽皇帝中,唐朝武則天、清代康熙和乾隆,都是「一日不可無茶」的嗜茶者。乾隆皇帝到晚年仍身體輕健,思維敏捷,八十多歲還是耳聰目明,據說飲茶是他的長壽祕訣。其
保健防病
長期壓力大 腦神經也撐不住
壓力可以定義為「大腦對任何需求的反應」,本身不分好壞。壓力之所以常常被理解成對身體有害,是因為現代人總是面對排山倒海的壓力。長期過度的壓力不利身體健康,可以擾亂其他器官系統的運作或加重現存的健康問題。
保健防病
認知障礙症患者情緒行為問題嚴重,照顧者該如何協助?
認知障礙症患者情緒行為問題嚴重,照顧者該如何協助? 認知障礙症患者會在患病期間出現不同的情緒及行為改變,每位患者的改變,都不一樣。患者可能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種類及程度的情緒行為症狀。常見的症狀如抑
保健防病
生痱滋不是熱氣咁簡單
生痱滋又稱口腔潰瘍、口瘡,是口腔內的唇、舌、上齶等軟組織位置的黏膜發炎、潰瘍。雖然一般在兩周之內會不藥而癒,但因為十分痛楚而影響進食和說話,實在帶來很多不便。 口瘡的成因可以是口腔內出現小傷口,如咬
保健防病
晚上睡不夠 白天補眠效果不一樣
我們都試過太忙要熬夜工作,或者週末的時候報復性熬夜。種種原因令我們晚上睡眠的時間不夠,白天的時候就昏昏欲睡。可以的話,大家都想午睡一下補個眠,可是白天補眠始終不能取締夜晚睡覺的時間。到底哪裡不一樣了呢
保健防病 疾病資訊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