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痱滋又稱口腔潰瘍、口瘡,是口腔內的唇、舌、上齶等軟組織位置的黏膜發炎、潰瘍。雖然一般在兩周之內會不藥而癒,但因為十分痛楚而影響進食和說話,實在帶來很多不便。
口瘡的成因可以是口腔內出現小傷口,如咬傷或被食物刮傷,受細菌感染而形成潰瘍。但也有另一個更常聽見的成因,就是「熱氣」。很多人以為熱氣的話飲涼茶是解決方法,但反而有可能弄巧反拙。因為在中醫角度,口瘡是狀,但引發它的症不只一種,而是分虛火和實火。
實火
實熱的患者通常體質較好,會常見面紅、舌紅、便秘等症狀,生痱滋屬短期症狀。飲涼茶如五花荼、銀菊露對實熱的輕症患者或有幫助,而且長期飲用會傷及脾胃,所以最好還是用清熱解毒的藥方治療。
實熱症患者也可能因為生活習慣使身體積聚熱毒,例如喜歡食煎炸食物、燥熱辛辣食物、芒果等性熱的水果。加上生活緊張,經常熬夜睡眠不足,都會令身體上火。所以注意多吃清淡的食物,睡眠充足便可以減低生痱滋的機會。
虛火
如果屬陰虛火旺的患者,痱滋會反覆發作,常常因為勞累或睡不好而誘發。瘡的疼痛感晝輕夜重、口乾、心煩失眠、手足心熱、舌紅少苔。這種病症可以服用龜苓膏及滋陰清熱的食療,從滋陰著手就對了。
如果屬氣虛火旺的患者,即痱滋反覆發作,時輕時重,疼痛較輕,大便不實,短氣懶言,重邊有齒痕,苔白,脈細弱,則要用「扶正」方法補中氣作長期調理,向中醫求診,因為一般食療未必足夠治理病情。
此外,女性因經期而受痱滋困擾,可以「補腎調周」法作保健。
生痱滋飲食宜忌
坊間不少治痱滋的方法,例如用鹽水漱口、以蜜糖敷於患處等。這裡介紹幾個較少見又現旳的方法以供參考:
宜菊花水漱口
菊花或金銀花沖水焗15分鐘,早午晚各漱口1分鐘,然後吐出,以免傷及脾胃。
宜多吃奇異果
最好一連吃5個,選擇正宗較深綠色的那種而非金黃色的新品種。不過此偏方效果因人而異,未必適合所有人,加上奇異果性寒,不建議脾胃虛寒的人士吃太多。
宜喝酸梅湯
收虛火,每周一至兩次,飯後喝。
忌吃清單
芒果、榴蓮、黑椒、咖喱、沙爹、煎炸等食物。
忌晚睡熬夜
在中醫角度,睡眠是陰陽交替的過程,熬夜不睡覺等於陰陽不能順接,是違反自然規律。連續數晚熬夜,將會損害人體的「陰」,即津液、血液等濡養身體的物質,繼而出現咽乾、口腔潰瘍等熱氣徵狀。
生痱滋雖是小毛病但其實不容怱視,因為它反映了一個人的身體狀況,發出警號使我們提高警覺。如果痱滋持續兩星期沒有好轉,有可能是其他嚴重疾病,需要醫生診治。因此我們要時刻留意自己的身體改變,只要保養好身體,不論大病小病都難以找上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