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認知障礙症!日本醫學博士推薦4種食材

每個人都有可能得到認知障礙症,除了多運動並多訓練腦力外,其實日常飲食對我們身體才有最大的影響。不是只有吃藥才能治好,有很多食物其實對預防及改善認知障礙症,都有顯著的功效。《改善失智食療法》一書的作者安田和人是日本醫學博士,曾出版許多本與營養學有關的書籍,他在書內分享了很多認知障礙症食療的秘密。

 

番茄煮熟預防失智

根據最新的研究指出,番茄所含有的茄紅素可以控制認知障礙症,預防記憶力和學習力衰退。茄紅素遇熱活性反而會變強,且容易溶於油脂,因此比起直接生吃番茄,倒不如像意式料理般加橄欖油煮熟,才能吸收到最完整的茄紅素。

 

蘋果增強記憶力

蘋果內含的槲皮素(quercetin)可以預防認知障礙症。而蘋果中另一種物質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不但可以增加記憶力,還能提高學習能力。吃蘋果的時候,不管是生吃、打成果汁,或是磨碎成蘋果泥功效都不會減少。

 

黑朱古力活化腦神經細胞

朱古力的黃烷醇能活化腦的神經細胞,有減緩認知機能老化的功效。黃烷醇是類黃酮的一種,可可豆含量70%以上的黑朱古力與純可可飲品含有大量黃烷醇,但是必須避免含糖朱古力和普通的甜味可可飲料。

 

南瓜能抑制認知障礙症

南瓜含有煙胺(nicotianamine),含有長期改善記憶的功能。這是因為煙胺會阻礙 高血壓素(angiotensin)這種轉換酵素,並抑制認知障礙症惡化,至於煮法就熟食、加熱或生吃亦可,那些有益物質也不會流失或減少。

 

資料來源: 醫學博士安田和人著作《改善失智食療法》 

相關文章
保健防病
白粥陷阱
生病吃白粥是很多病人的指定動作,大家都認為吃得清淡點可有助復元。又或者想清清腸胃都會選擇食白粥。可是但從養生的角度來看,白粥是否真的對我們身體有益? 白粥含大量水分,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因此對於糖
保健防病
憂鬱徵狀 中醫也能調理
中醫看來,情緒和臟腑可以互相影響,盡早介入調理,可以避免病情進入惡性循環。   中醫除了考慮心情異常,還會綜合患者其他的生理狀況,診斷是由哪一種憂鬱證型:   肝氣鬱結:患者可能出現情
保健防病
6個方法 輕鬆訓練腦袋
匆忙地過一天可能是很多人的常態。倉促的生活讓人很難集中身邊的事物上,這個習慣其實對我們的記憶力也會造成影響。因為記憶的關鍵在於投放足夠的關注和時間去觀察事物。想保持敏銳的記憶力,我們必須努力鍛煉腦筋,
保健防病
中西醫學研究 | 肉桂好處多
肉桂常用於烹製食物,甜點或是飲料上撒上一點肉桂粉可以說是香甜美味,香味濃郁。肉桂不止是一種香料,其實也能作為中藥材使用,典籍就有記載,肉桂味辛溫,入腎、心、脾、肝經。事實上,不止中醫有闡述肉桂的好處,
保健防病
腦退化患者的理想家居:浴室篇
由於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認知能力急劇退化,日常生活逐漸受到影響,並容易發生家居意外。因此未雨綢繆做好安全措施,能有助大大減低患者發生家居意外的風險。患者的認知能力減弱,就算一個居住多年的居所,他們也有可能
保健防病
開放式廚房健康陷阱多?
在現時寸金尺土的香港,單位「愈起愈細」,近日甚至有新單位面積只達129平方呎,地方小得連廚房也放不下,改為以往不少人都趨之若鶩的開放式廚房。雖然開放式廚房看起來比傳統廚房更時尚,但當套用在香港的「納米樓
保健防病
浴巾易成細菌溫床 應該多久洗一次?
浴巾是我們每天必須用到的物品,又大又厚的浴巾洗澡後用來擦乾身體最是方便,可是你多久清洗一次浴巾呢?有實驗顯示,浴巾兩週沒洗,比馬桶還髒 12 倍!如果浴巾連續使用一個星期,跟只用過一次的浴巾,含菌數量一對
保健防病
自戀性格抗抑鬱
隨著社交媒體單向發布訊息的特點,自拍世代出現,不少人認為千禧世代比上一輩自戀。但其實沒有什麼數據支持這個論調,起碼心理學家對此就意見不一。 自戀者自古以來便存在,並且被現代醫學定義為人格障礙的一種。
保健防病
免費心藥 冥想7大好處
如果有一種藥丸,每天只要一顆就可以減輕焦慮,對生活更滿意,這種藥是純天然,而且免費,你吃不吃?世上真有這種藥,就是冥想。許多宗教都瞭解冥想的力量,每種宗教有不同的方式,但共通點是:有意識地將腦袋放空,
保健防病
健康專題
薑黃的妙用:大腦健康的天然保護者
薑黃是一種具有抗炎和抗氧化功效的天然植物,近年來被廣泛認為對預防和緩解腦部退化問題具有益處。   薑黃屬於薑科,主要在南亞和西南熱帶亞洲地區種植。它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其中被廣泛研究及認可的成分
保健防病
身心一體 壓力與肝問題死亡率有關
長期面對壓力、焦慮、甚至是情緒問題,可能是都市人的通病。可是千萬別小瞧這些日積月累的壓力!許久以前,科學將身心分為兩個獨立系統,但近年也逐漸多了學說體現身心之間的關連。   曾有研究探索心理困
保健防病
酷熱天氣也不怕 不悶熱穿衣法
天氣一熱,身上的汗水就像關不住的水龍頭,不管衣服怎麼穿,總是又濕又黏,讓人非常的不舒服!面對這樣無可避免的情況,我們是否有辦法,即使在流汗的狀態下依舊可以保持身上的乾爽,不再讓濕黏一直找上身。 炎炎夏
保健防病 疾病資訊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