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看來,情緒和臟腑可以互相影響,盡早介入調理,可以避免病情進入惡性循環。
中醫除了考慮心情異常,還會綜合患者其他的生理狀況,診斷是由哪一種憂鬱證型:
肝氣鬱結:患者可能出現情緒不佳、易怒、頭痛、失眠的徵狀,中醫會使用疏肝解鬱的方劑。
心脾兩虛:患者可能出現情緒低落、夜間未能安眠、精神不佳的徵狀,中醫通常使用
健脾養心 的方劑。
腎精虧虛: 患者容易悲傷、遲緩怕冷、健忘、腰酸,需要使用補腎的劑藥。
肺氣虛: 患者說話有氣無力,胸口悶,難以開懷大笑,這是需要補益肺氣。
臟腑失調,時間久了很容易影響其他臟腑功能,衍生許多慢性病。舒緩情緒,保持情緒穩定對維持身體健康有莫大的好處。
- 規律作息
作息規律不熬夜,有助臟腑休息排毒。若身體在深夜依然是亢奮狀態,有機會影響臟腑功能,繼而影響情緒。
- 適度運動
運動有助提升陽氣,亦有助改善睡眠品質。沒有運動基礎的人不妨由散步或瑜伽開始。
- 曬太陽
曬曬頭頂和背部有助補陽氣、調氣血。這兩個部位亦不慢許多穴位,曬曬太陽可以令身體暖和起來,通體舒暢。
- 茶飲
不少材料都對舒緩情緒有作用,例如玫瑰、柏子仁、洋甘菊等。可以詢問中醫師哪種茶飲最適合自己的身體狀況。
資料來源:HEHO 健康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