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肝炎——藥物傷害了肝臟】
年紀愈大,需要服的藥愈多。食藥為了治病,可是吃得愈多藥卻愈易傷肝!因服用藥物而傷害到肝臟的疾病統稱「藥物性肝病變」。藥物導致肝傷害之定義及型態分類,最初在1989年由國際醫學組織委員會 (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of Medical Sciences, CIOMS) 提出,而後FDA於2001年將其更新修正。藥物傷害肝臟之主要原因為以下兩大類:一是藥物本身的毒性傷害到肝臟,又稱「中毒性肝病變」,撲熱息痛 (Paracetamol) 為其中最具代表性,可能引發中毒性肝病變的藥物之一。此藥物又稱作「對乙醯氨基酚 (acetaminophen)」,是市面上售賣的感冒藥中,都會少量添加的解熱鎮痛藥劑,確實遵守用法、用量就是相當安全的藥物,若是大量服用此藥、或飲大量酒後服少量此藥的人,就可能傷害肝臟。另一種「藥物性肝炎」是指因過敏反應引起的,藥物性肝病變患者大多歸類為此類型。對一般人而言毫無傷害的藥物,用在「對該藥物有過敏體質的人」身上,就可能因藥物或藥物進入體內後的代謝過程中,出現過度的物質反應(過敏反應)而破壞肝細胞。藥物會不會引發過敏因人而異,必須服藥後才能得知。但須留意的是,過去不會過敏的藥物有機會突然過敏症狀。
誘發藥物性肝炎的常見藥物
根據統計,當前供人類使用的藥物(包括保健食品)已多達 3 萬多種,在醫學研究或臨床觀察上最常發生藥物性肝炎的藥物其實不算少數,部份藥物如治療結核病的藥物(Anti-TB agents)、中草藥、止痛藥(NSAID,如普拿疼)、抗生素(Antibiotics)、麻醉藥(Ane-sthesia agents)、抗癲癇藥(Anti-con-vulsants)等是較常見的,因此用藥之前一定要確定是否會有肝損傷的警告標語,同時也要注意藥物間的交互作用,避免加速肝損傷反應。
發生途徑
藥物為什麼跟肝臟發炎息息相關呢?這就要提及體內藥物代謝的途徑。藥物口服後會有一連串的代謝過程,並會產生代謝中間物質,如果代謝中間物質沒有問題,就會經消化系統排泄到體外;但是有些藥物所代謝出的中間產物,會對肝臟細胞造成直接破壞,甚至間接透過免疫反應,對肝臟造成損害。簡單的說,藥物本身很少會直接引起肝臟傷害,不過透過代謝過程中的中間產物,則可能引起肝細胞發炎、壞死的後果。
藥物性肝炎症狀
- 發燒
- 噁心
- 倦怠感
- 搔癢
- 食慾不振
- 出疹子
資料來源: 《圖解家庭醫學 肝病沒問題》、F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