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和殘疾原因之一。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過 1 億人曾經罹患過中風。腦中風的好發年齡為 50 至 75 歲。根據數據顯示,大部分中風患者在康復後會出現身體活動受限、進食困難、語言障礙等後遺症,甚至可能加速腦部退化,讓大腦提早進入衰老狀態。
甚麼是腦中風?
腦中風是指由於腦部血液供應中斷或腦血管破裂,導致腦細胞受損的一種急性疾病。根據病因,腦中風可分為兩個類型: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
缺血性中風
缺血性中風是由血管閉塞引起的。當膽固醇在血管內壁積聚並形成斑塊,會令血管收窄,阻礙血液流通,導致腦部的血流量減少,最終令腦細胞因缺氧而死亡。
出血性中風
出血性中風又稱為「腦出血」,是由腦血管破裂引起的的。當血液滲漏到腦內或腦膜周圍時,會形成血塊並壓迫腦組織,造成腦細胞損傷。
中風徵兆有哪些?
中風是一種急性醫療緊急情況,及早察覺並在黃金 3 小時內接受治療,可大大減輕中風帶來的後遺症。為了快速判斷中風症狀,我們可以記住簡單的四字訣:「談、笑、用、兵」。
- 「談」:患者可能突然出現語言障礙,如說話含糊不清
- 「笑」:請患者微笑,觀察患者是否半邊臉無力或嘴角下垂
- 「用」:請患者舉起雙手或雙腳,觀察患者是否有一邊無力,甚至無法抬起。
- 「兵」:若發現以上任何一項症狀,應立即撥打緊急電話,爭取早期治療的黃金時間。
中風恐增腦退化風險 2 倍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指出,無論中風的輕重程度,每次發病都會導致約 1 億 9 千萬個腦細胞死亡。這種大量的腦細胞壞死會嚴重影響大腦內的神經傳遞功能,一次中風相當於損失長度足以繞地球 7 圈的神經纖維,並使大腦提早衰老約 3.6 年。有研究顯示,中風患者的腦退化風險是一般人的兩倍,且約有 30% 的中風患者在三年內出現認知功能障礙,加速腦部退化的進程。
幸好,血管性認知障礙可以透過早期介入治療以及維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來預防。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缺乏運動導致三高和肥胖,吸煙促使血管硬化,都會增加中風及腦退化的風險。因此,改變生活方式至關重要。保持規律運動、均衡飲食、戒煙戒酒,以及定期檢查血壓、血糖和血脂,能有效降低風險,改善血管健康。此外,及早發現認知功能減退的徵兆,並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針對性的治療,能延緩腦部退化,為大腦健康提供更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