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一個隱形殺手 ——「跌倒」,當這樣的意外發生於長者身上時,所帶來的傷害與影響遠遠大於年輕人或孩童,而且令人擔心的部分是,通常跌倒後帶來的生理心理影響是長期而深遠的。如何有效預防跌倒及降低發生機率,以及跌倒後怎樣自救,都是銀髮族不得不知的資訊!
長者摔倒可由疾病引致
長者偶爾摔倒,一般以為是肌肉或骨骼退化,或因身體乏力而造成。事實上長者無故在家中或街上跌倒,可能是基於多種危機因素。這些危機因素可來自視力下降、平衡失調、失肌症、神經系統的病(例如中風)、柏金遜症、腿部的關節疾病、足部問題等。這些情況下的摔倒,都是可預期的(Anticipated Physiological Falls)。心臟及精神科的藥物都有機會產生互動作用,令長者突然失去平衡而摔倒,醫生會針對每一個可能因素提出改善建議;而做運動強化肌肉能力,也是極重要的防跌策略。
此外,長者摔跌也可以因為特別疾病而引起。其中一個常見的現象是長者因為心律不齊而導致血不能流入腦內,當發生這種情況時,長者就會瞬間休克,整個人失去知覺後便會摔倒在地上,跌倒後亦沒有足夠力度讓整個軀體站起來。另一個摔倒的原因是有些長者服用一些精神科藥物,導致有睡意及反應緩慢,當他們走路時便會容易跌倒。
跌倒後自救小貼士:
一旦跌倒,宜採取以下步驟協助自己爬起來先略為定一定神,深呼吸幾下,使自己鎮靜下來,然後評估自己受傷的程度,若沒有明顯痛楚、受傷或關節變形,便可嘗試自行爬起來。
但要注意,若出現嚴重的頭暈、痛楚或受傷、關節變形或在爬起來的過程中發覺痛楚明顯加劇,便應立即停下來,繼續呼救及等候援助。
方法
1. 先把身體側臥;
2. 手按地用力坐起;
3. 慢慢爬往最近的床或穩固的家具;
4. 一手按床或梳化,一手按地,然後提起腳或單膝跪地;
5. 手腳同時用力站起;
6. 先轉身坐在床或梳化邊,以穩定身體;
7. 最後,才慢慢坐正。
- 如四周沒有穩固的東西可作扶持則可爬向牆邊,然後扶著牆邊爬起,再靠著牆稍作休息。
- 平時長者(尤其是獨居長者)應盡量與親友保持聯絡。另外亦應安裝緊急召援系統 (俗稱救命鐘),若有意外便能即時求救。浴室及廁所是長者常跌倒的地方,浴室及廁所的門鎖應可從外面打開,萬一長者跌倒,別人可即時施以救援。
資料來源:衛生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