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蛋白的生酮飲食對腎臟有害?

研究人員表示,對於那些有腎臟疾病的人來說,含有大量蛋白質的飲食結構會加速疾病的發展。他們說,一些食用大量肉類蛋白質,少量糖酵素的飲食方法,比如阿特金醫生減肥方案及生酮飲食法,可能會讓腎臟超荷。

阿特金醫生減肥方案的內容是減肥者可以吃無限量的肉類、雞蛋、魚和海鮮,但只可以吃少量的糖酵素,比如麵包、土豆和麵條。很多明星都在使用這種減肥方法,比如布萊德﹒皮特和太太阿尼斯頓。

營養專家已經表示關注說,這種飲食方法其中可能含有高量的脂肪,可能在長期會產生健康問題,其中包括膽固醇的增高。美國的研究人員通過11年時間對1624名42歲到68歲的婦女進行了觀察。調查發現有689人有輕微的腎臟問題。

他們發現,對於那些腎功能正常的婦女來說,沒有跡象顯示高蛋白的飲食方法與腎衰竭有關。而對於那些已經有輕微腎臟問題的婦女來說,高蛋白的飲食則會使她們腎臟的功能更糟。但是蔬菜和乳製品中的蛋白質和腎功能的減退沒有關聯。

身體需要將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而廢棄產物會通過血流被過濾或排洩。但是據信,過量的蛋白質會對身體應付廢棄產物的能力產生超負荷,這一點尤其適用於那些已經有腎臟疾病的人。

這一調查報告在《內科醫學年鑒》中刊登。

資料來源︰BBC News

參考資料︰三立新聞網

 

相關文章
保健防病
健康專題
腦霧重重,全因煙絲難解!做到這幾項便能輕鬆擺脫腦損傷?
吸煙不僅讓您喘不過氣,還可能讓您的大腦「冒煙」!事實上,吸煙除了損害心肺,亦是加速腦細胞退化的「元兇」之一。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吸煙影響記憶和注意力,還會增加患上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機會。 &n
保健防病
身心一體 壓力與肝問題死亡率有關
長期面對壓力、焦慮、甚至是情緒問題,可能是都市人的通病。可是千萬別小瞧這些日積月累的壓力!許久以前,科學將身心分為兩個獨立系統,但近年也逐漸多了學說體現身心之間的關連。   曾有研究探索心理困
保健防病
每日瞓1個鐘晏覺隨時年輕5歲?
根據《美國老年醫學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發佈的一項研究指出,每天在午飯後小睡30-90分鐘的人,比起完全沒有午睡習慣的,認知能力隨時有可能年輕5歲! 研究共用了超過3000
保健防病
腦退化患者的理想家居:睡房篇
一般患有認知障礙症患者,都有家居環境混亂的問題,患者在應付日常起居生活,例如找取、存放物件的簡單程序,都會出現困難及不知所措的現象。因為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在理解力、短期記憶、判斷力、邏輯分析、甚至
保健防病
男女腎虛大不同
「腎虛」一詞我們經常都聽到,但原來腎虛並非男性專屬,女性亦有可能出現腎虛的情況。根據中醫理論,腎虛是指「腎氣虧虛」,不論男女老幼都有機會患上腎虛。 腎為先天之本,要身體健康,必先要養好腎臟健康。腎
保健防病
健康專題
氣血運行 滋養身體的生命力
傳統醫學中有一個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氣血運行。氣血指的是人體內的氣和血液,它們在身體中不斷循環運行,為各個器官和組織提供營養和支持。正常的氣血運行對於維持整體健康至關重要。   首先,讓我們來了
保健防病
健康專題
臉部竟隱藏大腦排毒通道?多按摩有助緩減腦退化!
許多人將腦霧歸因於壓力或年齡增長,但其實背後的真正原因可能是大腦代謝廢物的累積。研究顯示,大腦也擁有與肝腎類似的排毒系統,而令人驚訝的是,這個排毒通道竟然遍佈於我們的臉頰底下!透過適當的外部按摩,就能
保健防病
健康專題
中醫師盧肇聯專欄:痛症久治不癒 必先治肝腎
  香港人工時長,長時間坐在辦公椅,一返公就坐到午飯時間大有人在。最常見到的就是腰骨反覆痠痛,難以久坐。雖然休息一兩天後,痠痛舒緩了,但一回到工作間,腰痛又再發作。 反反覆覆的腰痛真煩人,又未
保健防病
衣服纖維蘊含毒素你要知!
世界人口在2019年5月達到77億,光在亞洲的人口就約有42億,要讓這麼多人穿得暖,實在不是容易的事。一件採用全天然製衣材料如棉、麻、羊毛來製造的衣服買少見少,認識人造布料以保障健康十分重要。  大家買衫的
保健防病
7月28日:世界肝炎日—護肝要食咩好?
1. 「五顏六色」的蔬菜及水果 想要肝臟健康,切記要進食不同顏色及類型的蔬菜及水果,以攝取不同種類的營養及維他命,盡量做到「愈多顏色」愈好!   紅色:紅色的蔬果通常含有番茄紅素(Lycopene),
保健防病
白粥陷阱
生病吃白粥是很多病人的指定動作,大家都認為吃得清淡點可有助復元。又或者想清清腸胃都會選擇食白粥。可是但從養生的角度來看,白粥是否真的對我們身體有益? 白粥含大量水分,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因此對於糖
保健防病
健康專題
為何總覺得保健品無效?方法您吃對了嗎?
隨著養生風氣盛行,越來越多人開始服用保健品來維持身體健康。然而,許多人在服用一段時間後反映,保健品的效果似乎不如理想,甚至懷疑自己是否浪費了金錢。究竟是保健品本身出了問題,還是我們的服用方式不對呢?事
保健防病 疾病資訊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