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我們有幸邀請到現居香港的日本健走訓練導師——荒井園子小姐,與我們分享她對步行與健康的看法。在這次訪談中,荒井小姐不僅剖析了步行對身體的多重益處,還強調了正確步行姿勢對維護長期健康的重要性。
荒井小姐提到,散步習慣應愈早養成愈好。正所謂「種一棵樹最好的時機是二十年前,其次是現在」。無論年齡多大,只要開始注重健康管理,採取適當的運動與營養調整,都能對身體與生活質量產生積極的影響。她指出,許多長者其實並非不願意外出散步,而是由於身體機能退化,導致行動困難,進而減少了日常活動的參與。這也反映出,若能在年輕時期養成良好的運動和散步習慣,對延緩身體機能退化有莫大的益處。
「治未病」:未雨綢繆的健康之道
荒井小姐的觀點與中醫理論中的「治未病」不謀而合。「治未病」強調預防勝於治療,提倡在身體尚未出現明顯不適時,通過適當的調養與調整,主動預防疾病的發生。因此,我們應將健康管理融入日常生活,從小事著手,例如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和規律作息,而不是等到病痛發生後才匆忙應對。
補養不分年齡,任何時候開始都能改善健康。但越早養成養生習慣,越能長期累積效果,有效延緩衰老和因退化而帶來的不適。這一點,從筆者的兩位朋友的情況即可看出:
李先生從 30 歲起便開始注重健康管理,每天堅持步行 40 分鐘,飲食均衡,少油少鹽,並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隨著年齡增長,他的身體依然靈活,到了 50 歲,血壓、血糖等指標都維持在健康範圍內,日常活動毫無負擔。
相比之下,張先生直到 50 歲體檢時發現血糖偏高才開始注重健康。他開始培養每天步行的習慣,調整飲食結構,減少甜食和高脂肪食物的攝入。雖然一年後血糖恢復正常,體力有所提升,但他仍因年輕時缺乏運動而感到關節僵硬,體能回復速度也較慢。
肝腎保養是長期的健康投資
現代人的養生習慣多注重均衡營養的攝取,因此不少人會選擇補充各類維生素和礦物質。均衡營養固然重要,但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器官逐漸老化,單靠營養補充已不足以延緩退化。因此,針對器官的保養亦不可忽視,尤其是對於身體排毒功能至關重要的肝臟和腎臟。
肝臟與腎臟是身體最重要的排毒器官,負責過濾血液中的有害物質並維持體內平衡。一旦它們負擔過重,不僅會損害整體健康,還可能引發多種慢性疾病。在中醫理論中,腎被稱為「先天之本」,坊間更有「要養生,先養腎」的說法,可見肝腎健康對於整體健康的重要性。因此,愈早為肝腎提供適切的幫助,就愈能有效延緩衰退,促進器官的正常運作。
正如「治未病」的理念所說,健康管理是一項長期投資。即使過去未有養護肝腎的習慣,現在開始也不遲。肝腎養護無需追求複雜的方法,只要為肝腎提供最適當的支持,例如健康飲食、規律作息,以及選擇適合的保健品,就能逐步累積健康的基礎。
「肝腎力」:以天然為本,守護肝腎健康
針對肝腎的保養,源自日本的「肝腎力」是一個值得一提的選擇。它以天然成分為基礎,具備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有效減輕肝腎的負擔,抵禦來自環境和飲食中的自由基傷害。通過溫和的方式保護肝腎,「肝腎力」不僅有助提升代謝功能,還能增強身體的整體防禦能力,為健康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儘管我們無法完全避免生活中的壓力或不健康的外在環境,但可以通過這些天然的方式,為肝腎健康提供最適切的保護。日常生活中,結合規律作息、健康飲食和適量運動,再輔以科學有效的保健支持,便能更好地維持身體內在的平衡,讓健康成為一種持久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