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時間表】一天怎麼過才是最養生?

在中醫理論中,人與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亦即「天人合一」、「天人相應」。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提到:「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指出人的生理功能與病理變化與自然界的規律息息相關,例如季節變化、氣候變遷、地理環境以及晝夜交替等,都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唯有順應自然的節律,才能維持身心的平衡。

 

甚麼是「12 時辰養生法」?

「12 時辰養生法」是源自中醫傳統智慧的一種養生理念,將一天劃分為 12 個時辰,對應人體的 12 條經脈與 15 個絡脈。每條經絡在特定時辰內運行,並在該時段達到氣血運行的高峰。中醫認為,「順時而養」是健康的關鍵。透過遵循「12 時辰養生法」,將日常生活與人體自然節律相結合,例如在適當的時辰用餐、運動、休息或保養身體,能夠更有效地平衡陰陽、疏通經絡,以達到增強體質、延年益壽的效果。

一.肺經(寅時:凌晨 3 時至 5 時)

建議:熟睡

當人體進入深度睡眠時,肺部開始發揮「肺朝百脈」的作用,全身的血液通過經脈匯聚到肺部,再將氣血輸送至全身臟腑,滋養各器官。此時肺經的運行達到高峰,若能進入穩定的熟睡狀態,便能有效促進氣血循環,讓膚色更加紅潤,精神更加充沛。然而,肺部功能較弱的人士,特別是肺氣虧虛或氣血不足者,常在此時因咳嗽或呼吸困難而醒來。

 

二.大腸經(卯時:凌晨 5 時至早上 7 時)

建議:多喝水助排便

此時氣血流經大腸經,是人體排毒與排便的最佳時機。早晨起床後,建議飲用一杯溫水,有助潤滑腸道,以促進腸道蠕動,為身體清除前一天積累的廢物做好準備。除了養成早起喝水的習慣外,也建議進行簡單的伸展活動,有助喚醒腸道功能。

 

三.胃經(辰時:早上 7 時至9 時)

建議:吃早餐

辰時是胃經最活躍的時段,適合進食早餐,幫助消化吸收並為新一天提供能量。早餐宜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全麥麵包或雞蛋,避免油膩食物,以減輕胃部負擔。同時,細嚼慢嚥有助胃經更好地運行。吃完早餐後,可適當地按摩腹部。

 

四.脾經(巳時:早上 9 時至11 時)

建議:多伸展

此時脾臟功能最為旺盛,負責消化、吸收和調節排泄。早上吃的食物會在這段時間被消化吸收。中醫認為「脾主肌肉」,因此這段時間可進行適量的伸展運動,有助促進氣血運行,增強脾的功能。

 

五.心經(午時:上午 11 時至下午1 時)

建議:小憩一會

午時氣血流注心臟,正是心經運行的高峰期。中醫認為「心主神明」,此時適合小憩片刻,幫助放鬆心情、促進氣血循環,恢復精力。同時,保持心情平和,避免過度勞累或情緒波動,對心臟健康尤為重要。充分利用這段時間休息,能有效提升下午的工作和學習效率。

 

六.小腸經(未時:下午 1 時至 3 時)

建議:吃午餐

小腸負責吸收養分並將其輸送至全身,因此這段時間是進食午餐的黃金時段。午餐應均衡搭配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蔬菜,避免過於油膩或過量進食,以減輕小腸的負擔。由於過了這段時間小腸的功能逐漸減弱,因此有「過午不食」的說法。

 

七.膀胱經(申時:下午 3 時至 5 時)

建議:多喝水

此時是膀胱經運行最旺盛的時段,也是補充水分的最佳時機。這段時間多喝水能促進膀胱功能,有助排除體內廢物。同時,午餐攝取的養分已經通過小腸吸收到血液中,令變得血液黏稠,多喝水還能稀釋血液,減輕血管負擔,起到保護血管的作用。此外,這段時間頭腦最為清醒,適合進行工作和學習等需要邏輯思考的活動。

 

八.腎經(酉時:下午 5 時至晚上 7 時)

建議:吃晚餐

腎主藏精,被稱為「先天之本」,負責陰陽平衡與生長發育。酉時是一天工作後的休息時間,不宜過度勞累,以免損耗腎氣。同時,此時進食晚餐應以清淡為主,適量進食,避免油膩或過飽,減輕腎臟與消化負擔。

 

九.心包經(戌時:晚上 7 時至9 時)

建議:靜止休息

《黃帝內經》提到:「心者,君主之官也。」心臟如人體的君主,而心包則是保護和調節君主運作的重要官員,負責維持心臟的正常功能。此時血液循環最為旺盛,血壓相對較高,因此適宜進行靜止活動,如坐下放鬆等,避免進行劇烈運動。

 

十.三焦經(亥時: 晚上 9 時至 11 時)

建議:平靜思緒

三焦經負責調節體內氣血循環,三焦通百脈,此時是百脈休養生息的關鍵時刻。應為入睡做好準備,保持心情平穩,避免情緒波動或過度思考。此時適宜進行放鬆的活動,例如閱讀、冥想或泡腳,都有助身心進入平靜狀態。

 

十一.膽經(子時: 11 時至凌晨 1 時)

建議:入睡

膽經為「中正之官」,主決斷。子時是陽氣初發的時間,而陽氣生發直接關係到一天的活力來源。若能在此時入睡,身體便能充分補充能量,恢復精力,有助第二天保持頭腦清晰、精力充沛。然而,若未能在子時前入睡,陽氣便無法順利生發,可能會導致新一天出現疲倦感、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長期如此甚至會影響身心健康。

 

十二.肝經(丑時: 凌晨 1 時至3 時)

建議:深度睡眠

此時是肝經最為活躍的時間,若此時能夠進入深度睡眠,有助滋養陽氣,同時有利於肝臟排毒。然而,若此時未能入睡,或頻繁醒來,可能會影響肝臟的正常運作,進而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出現疲倦、易怒、面色暗沉等問題。若此時醒來,應儘量保持心情平靜,避免焦慮或過度用腦,以免加重肝臟負擔。

 

「肝腎力」讓您一天保持好活力!

跟隨「12 時辰養生法」的同時,還可以配合「肝腎力」來為肝腎提供額外支持。「肝腎力」源自日本漢方,萃取三七和杜仲葉兩大天然成分,有行氣活血、滋養肝腎之效,有助緩解手腳無力、失眠、食慾不振等因腎虛而引起的不適。超過 20 年的科研證實,「肝腎力」具有抗氧化和抗炎化作用,為肝腎健康提供全面保護,並有助改善腎功能指數(eGFR)。透過結合「12 時辰養生法」和「肝腎力」,全面呵護肝腎健康,讓您每天元氣滿滿,輕鬆迎接每一個挑戰!

相關文章
保健防病
無記性竟因有害蛋白在積聚?齊來認識腦退化元兇!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人發現自己經常忘東忘西,或是無法集中精力完成工作。不少人將記憶力減退、集中力不足歸因於壓力或疲勞,但事實上,這些問題可能與腦部的一種有害蛋白——β 類澱粉蛋白(Amyloid B
保健防病
健康專題
保護肝臟 維持巧妙機制
眾所周知,肝臟是個解毒排毒的器官,不過肝臟是免疫器官可能就不是那麼為人熟悉了。「肝竇」是肝臟免疫功能的主要結構,帶著各種的外來抗原的血液都需要經過肝竇才能回到心臟。肝竇的特有的微血管和免疫細胞造就了其
保健防病
健康專題
失眠、無胃口?當心是肝臟的求救信號!注意這 5 項,及早發現肝臟問題!
前幾天,鄰居向我抱怨,最近總是失眠、食慾不振。他以為是天氣悶熱導致的不適,但我注意到他的臉色發暗,隱隱透露著不健康的氣色,懷疑問題可能出在肝臟上。黃先生很好奇,失眠和食慾不振怎麼會和肝臟健康有關?
保健防病
健康專題
腎虛腎病不一樣 別弄錯了
中醫和西醫的「腎」屬不同概念,因此中醫的腎虛不一定等同西醫的腎病。到底兩者有什麼分別?它們之間會不會有所關連?   西醫說的「腎」指的是腎臟這個特定器官,當腎臟發生器質性改變時,便是西醫稱為的
保健防病
7月28日:世界肝炎日—護肝要食咩好?
1. 「五顏六色」的蔬菜及水果 想要肝臟健康,切記要進食不同顏色及類型的蔬菜及水果,以攝取不同種類的營養及維他命,盡量做到「愈多顏色」愈好!   紅色:紅色的蔬果通常含有番茄紅素(Lycopene),
保健防病
提高自癒力的7種生活習慣
大部分人一有病就去看醫生,但有沒有想過,其實90%的病,都可以靠自己好起來!日本頂尖腦外科醫師岡本裕認為,生活中常見的疾病,小至感冒、過敏,大至糖尿病、 高血壓,都需要靠著提高人體的自癒力才能痊癒。尤其是
保健防病
健康專題
新型冠狀病毒如何損傷大腦?
對朱莉·赫爾姆斯(Julie Helms)來說,最早接觸新冠是2020年3月初,她在法國東北部斯特拉斯堡大學醫院(Strasbourg University Hospital)的重症監護室(ICU)收治了一些病人。幾天之內,ICU的每個病人都感染
保健防病
養生在心
「養生」一詞源自道家思想,以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小說中那些歹角,為了長生不老殘害無辜去練丹修道,正是由此而來。現代人不會練丹,但會訪尋各種健康秘方,成為對抗工作
保健防病
健康專題
老年記憶力一定會退化?
在老化過程中,記憶力常常會隨年齡的增進而逐漸衰退,以致很多長者都會覺得自己變得十分善忘,甚或擔心自己已患上認知障礙症。事實上記憶力衰退是受個人的健康狀況、生活習慣和教育程度所影響。若長者能多動腦筋及記
保健防病
健康專題
5個重點穴位 重拾大腦健康活力
保持大腦健康對於預防失智問題至關重要。現代生活中,許多因素可能對大腦健康造成不利影響,因此,我們需要採取積極措施來保護大腦。其中,可以透過按摩刺激穴位來增加血液循環,從而幫助預防失智問題。  
保健防病
記憶也有分類?
當人在做不同的事情的時候,會使用到不同類型的記憶。記憶可以分為工作記憶、事件記憶、語意記憶和前瞻性記憶。   工作記憶 用於暫時保存資訊,例如心算的時候用來記著數字。如果工作記憶出現問題,可
保健防病
【寫字救大腦】研究證實:「練書法」有助延緩腦退化
您有沒有想過,「寫字」這項簡單的活動,竟然對延緩腦退化有極大幫助?書法不僅是一種修心養性的靜態藝術,還是許多長者日常生活中深受喜愛的閒餘活動。作為一項需要高度專注力和視覺空間協調的手部運動,書法能有效
保健防病 疾病資訊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