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疾病會引起腎臟病變,導致慢性腎衰竭。若能妥善治療原發疾病,腎功能便會獲得改善。以下為容易併發腎臟病的常見疾病,如果患有這些疾病,就要小心防範。
不要小看感冒
感冒雖然是小病,若沒有好好調養,也可能變成麻煩的病症。尤其是溶血性鏈球菌所引起的感冒,容易誘發人體免疫功能失調,當出現血尿、寡尿和高血壓等症狀時,應注意是否併發急性腎炎,如未及時治療,可能會發展成慢性腎臟病。
哪些慢性病容易併發腎臟病?
易對腎臟造成不良影響的疾病很多,其中較顯著的有糖尿病、高血壓和痛風等。
1.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罹患糖尿病腎病變的機率,第一型糖尿病(胰島素依賴症)約佔40-50%,第二型糖尿病(非胰島素依賴症)約佔30-40%。在接受長期透析治療(洗腎)的患者當中,有40%是因糖尿病腎病變而接受洗腎。糖尿病腎病變已成為尿毒症最主要的原因。
2. 高血壓
眾所周知,高血壓容易併發心肌梗塞和腦中風,但是高血壓與慢性腎臟病之間的關聯,卻經常被忽略。
長期高血壓會導致全身血管硬化,腎臟的細小動脈一旦硬化,則循環的血流量會減少,腎絲球也會跟著硬化,進而造成腎臟功能降低,腎臟功能衰退又會使血壓情形惡化,形成惡性循環。
3. 痛風
血液中的尿酸大部分由腎臟排出,一旦尿酸值升高,就容易產生尿酸結晶,沉積於腎臟,造成腎臟病變和高血壓。再加上痛風關節炎需要長期服用止痛藥,容易使腎功能惡化,進而導致慢性腎衰竭。
無論患有何種疾病,都應好好治療、認真調養,以免因調養不當,小病未癒成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