栢金逊症是一种慢性脑神经组织衰退疾病,是继阿兹海默症后第二普遍的脑部退化疾病。根据香港栢金逊症基金的网站指,全世界每八百人便有一人患上此症,依照这个比例计算,香港便有八千名患者左右。六十岁或以上的长者中,一百个便有一个人会患上这个病症。
脑退化难以诊断
脑部退化不像其他疾病,例如某个器官受损或者出现病变可以用肉眼或仪器清楚看见。脑部出现问题时,不能把头颅破开去检查,因为风险实在太大,如非必要,医生一般都尽量避免入侵性的诊断。所以如果要从一个人的行为、思想及组织能力、性情去判断脑部出现问题,更需要排除正常衰老的状况,可见要诊断脑退化绝不容易。
柏金逊症的患者一个很明显的症状就是活动能力受影响。他们的关节会变得僵硬,行动能力受阻,现有的药物只能够纾缓病癥,不能根治。过去十年间,医学界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去研究各种认知能力下降的脑退化疾病,研究方向集中在对抗脑内积聚的不良蛋白,但成果不大。
新研究方向转向肠道
最近,美国Johns Hopkins Medicine一项在小鼠进行的研究发现,引起柏金逊症的细胞可能源于肠道!
柏金逊症的特癥是一种叫α-突触核的蛋白出现错误折叠,然后在脑内积聚,导致神经组织坏死。脑细胞死亡致使人的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及情绪控制受到影响。早在2003年便已有一些肠脑关连的证据,新一轮的研究希望知道这些蛋白是否通过迷走神经传到大脑。研究人员把合成的错误折叠蛋白注入数十只健康的小鼠的肠道内,在之后的不同时段再对牠们的脑组织进行取样和分析。结果发现,α-突触核蛋白开始在连到脑部的迷走神经积聚,并扩散到大脑各个部位。
同时,研突员也在另一批小鼠身上进行测试,但这批小鼠被切断了连系肠和脑的迷走神经。结果发现,这批小鼠并没有出现脑细胞死亡,而这批小老鼠的行为和思考能力也明显没有受到影响。
治疗方案并不在治脑
所以,这项研究显示一旦传播错误折叠α-突触核蛋白的迷走神经这个途径被截断,对柏金逊症所引发的生理和认知改变有明显的影响。如果研究得到进一步证实,将有助研发对抗此疾病的治疗方案,有望预防疾病或煞停疾病恶化。
这项研究结果再一次证明,一个器官或者部位的疾病可以源于其他器官或身体其他系统。中医药主张的器官互相影响又互为一体的理论不无道理,至少越来越多研究印证这个说法。而当出现病变的器官——脑——难以用入侵性手段介入,这种理论便提供了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