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人与大自然看为一整体,看重两者之间的关係,昼夜、四时变化都会影响到身体的气血运行,从而对身体产生好或坏的影响。例如春夏人体气血旺盛,秋冬气血较弱;月圆气血盛,月缺气血弱,甚至一天十二时辰中身体及精神状态高低也与气血运行有关。顺着时辰、顺应经络运行来生活作息,就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人体十二条经络每一个时辰中经过手脚内外侧及体内不同器官,互相之间有关係又互相有影响。中医有句话「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就在说明经络如果不通畅,疾病就会找上身。中医讲的经络,不等同于西医所指的血管、淋巴等有形的通路;它密密麻麻分布于全身,类似比血管更细小的「水兖」,但肉眼看不见,由经脉和络脉组成,负责输送气、血到全身,使身体各器官正常运作。
「气」是中医医学专有名词,太极讲气,练武之人也讲气,因为摸不到,看不见,大家会觉得好抽象。其实气可以解释为能量、活动,可以推动脏腑运作,身体有气才有力工作。中医的气分四种——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
元气
身体最重要的气,也是最原始的气,从一出世就有,是父母给予凡生命原动力。
宗气
保存在胸中,我们时常说某人「中气十足」,正确来说指的是宗气。宗气足唿吸更顺畅,还可以推动血气运行。
营气
身体通过脾胃吸收食物中的营养而成的气,可以滋养五脏六腑和全身。
卫气
有防御作用的气,可以温暖身体,保护身体不易被细菌、环境及天气变化影响。
老人家精神不足,说话不够气,中医叫作气虚,不少女士平时会经常觉得疲倦乏力,连说话都懒,久坐后站立会觉得头晕眼花,很容易感冒,也有可能是气虚所致。中医说气能生血,因为血的运行要靠气的推动,而且可以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中医说的血与西医说的血液大致相同。当气血两者合而为一,便成为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若身体血气有阻塞,不通就会痛,按压自己身体、四肢总有些位置有明显痛感,代表这个穴位或经络相对应的内脏器官可能有毛病。
资料来源: 《顺着时辰补五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