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一辈总觉得家中长辈多牢骚又易发脾气,通常归咎于更年期或年纪代沟,很多时候为免冲突与麻烦,都会用鸵鸟政策选择避而不见。 其实老人家步入退休年龄失去寄託,又适逢子女相继离开家庭升学、工作或成家立室,不适应人去楼空的转变,容易引起各种情绪问题。除了更年期带来身体转变与情绪影响,老年人甚至会出现「空巢综合症」(Empty Nest Syndrome)。相比从前四代同堂的大家族,很多长辈要「独守空巢」,心生孤独凄凉感觉,若子女不闻不问,他们更会出现行为偏差,潜意识藉此希望惹来注意。
空巢老人情绪问题
空巢老人为博注意,有时会做出失去理性的行为。情况严重老人家思想更会愈来愈负面,觉得生活没方向,做人没意义,随时步向抑郁,对一切都失去动力 与兴趣。面对这种困局的老人家有很多显而易见的生理病徵,如失眠、没记性、没胃口,集中力低。由于经常心慌慌,他们的器官也会闹情绪,常见肚泻、头痛 等,子女以为是小事,其实背后隐藏着莫大的情绪问题。
真病假痛如何分辨?
不少子女都有这样的经验:长辈一般多病痛,起初子女热切关怀,呵护备至,陪老人家看中西医,验这又验那。可是久病无孝子,老人家常称这里疼痛那里不舒服,然而检验之后又找不到原因,后生们渐渐会失去耐性,认为老人家只是心病作怪。其实老人家真病假病如何辨别呢?当然,子女不是医生,没可能分辨他们是真有病还是作假,不过老人家不舒服,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问题,都是真的感到不适,如果责备他, 只会令他更讳疾忌医。遇上这些情况,最好找家庭医生作身体检查,找不到病因再找专业人士作情绪评估。其实大家也明白老人家想得到关怀,子女多忙也好,不时致电及每星期吃一次饭,绝对不是难事,不要让他们感到被遗弃便成。陪伴父母时,也该找些大家感兴趣的活动一起进行,不要把陪伴父母当成是苦差,也不要有 「我为你而做」的心态。做孝子孝女,不仅在父亲节、母亲节带他们吃大餐,也不用经常人盯人,只要多点沟通与关注,父母也不会因觉得孤苦伶仃以致百病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