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天時暑熱躲在冷氣房就可舒舒服服?如果長時間處於空氣不流通、濕度低的冷氣環境下,很容易吹到有「冷氣病」。中醫認為,冷氣屬外在寒邪、風邪一種,一旦入侵人體會導致血氣凝滯、血液循環不佳,而引發諸多病症。如果平日沒有運動習慣,身體新陳代謝較差,更容易失去對氣溫的調節能力,令寒邪、風邪積聚體內,引起頭痛、口乾舌燥、眼睛乾澀、皮膚乾癢、鼻敏感、氣喘、關節筋骨痠痛等7大「冷氣病」症狀,引致全身不適、提不起勁。
預防冷氣病9大妙法
雖然很多都市人都容易患上「冷氣病」,但預防的方法其實也很簡單。大家可參考以下幾招:
- 在陽光較小、氣溫相對較低的時間,例如清晨、黃昏、夜晚活動,或適度走動,讓身體有機會排汗,促進新陳代謝率,已可大大減低患病機會。
- 在辦公室準備薄外套或圍巾,方便開冷氣時使用,再於離開冷氣房時除下,也有助身體保持溫暖,減少受溫差影響。
- 適度進行穴位按摩,譬如揉按合谷穴,有助促進頭頸血液循環;按位於頭頸交界的風池穴,則有助緩解頭痛不適、肩頸筋骨痠痛。
- 長時間在空氣乾燥的冷氣房,適度補充溫水,可改善口乾舌燥、皮膚乾癢問題,更有助人體散熱。但要注意不要飲用冰凍飲料,否則導致寒邪、暑氣積聚體內,無法有效排出。
- 冷氣溫度維持至少攝氏25度以上,最好在攝氏26~28度之間,可避免室內外溫差太大,影響體溫調節功能,引起頭痛、流鼻水、咳嗽等不適症狀。
- 辦公室座位如果在出風口下,又無法換座位時,可利用隔板或布擋住風口,讓冷氣往兩邊引流,就不會直吹頭部。
- 室內放一盆水調節濕度,避免冷氣造成環境太乾燥,相對濕度維持60%較為舒適。
- 就寢前,先開冷氣降低室內溫度,等悶熱散去,再關掉冷氣,利用電風扇使冷空氣在室內對流;或者使用定時裝置,吹3~4小時即可,無需整夜開著,因為入睡後體溫會漸漸降低,不注意容易受涼。
- 定期清潔冷氣及更換濾網,避免積聚的粉塵污垢或病菌隨空調一直在室內循環流動,引起呼吸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