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團隊在醫學期刊《The Lancet》上發表了一項長達 10 年的研究,揭示聽力受損是導致腦退化的 12 大風險因素之首。研究表明,聽力受損與大腦萎縮和病理性改變有著密切的相關,並可能進一步損害認知功能。更重要的是,聽力受損的程度與腦退化風險呈正比:輕度聽力受損者風險增加 1 倍,中度者增加 3 倍,而重度者則高達 5 倍。
聽力從 40 歲開始悄悄流失
每隻耳朵約有 15,000 個毛細胞,這些毛細胞負責感知聲音振動並將其轉化為訊號傳遞至大腦。然而,隨著年齡增長,毛細胞逐漸老化和減少,導致聽力逐步衰退。日本耳鼻喉科專家坂田英明指出,與年齡相關的聽力退化通常從 40 至 50 歲開始,首當其衝的是高頻聲音(如哨音、指甲刮黑板的尖銳聲)。
高頻聲音的感知對大腦十分重要,因為它們能有效激活大腦。如果對高頻聲音的敏感度降低,大腦接受刺激的程度便會減少,進而影響處理訊息的速度,並可能增加腦退化的風險。
從飲食入手 救救耳朵
補充護耳元素
在日常膳食中,加入以下食物,有助保護聽力並延緩聽力退化:
- 維生素 A 及 E:如胡蘿蔔、菠菜、地瓜和杏仁,有助維持耳內毛細胞的健康和功能。
- 鋅:如牡蠣、南瓜籽和全穀物,有助預防內耳發炎。
- Omega-3 脂肪酸:如三文魚、沙丁魚和鮪魚,有助改善血液循環,滋養內耳。
- 鎂:如香蕉、牛油果和菠菜,能減少噪音對耳朵的傷害,保護聽覺系統。
- 維生素 C 及抗氧化物質:如橙、草莓和奇異果,能對抗自由基損害,延緩毛細胞老化。
多吃黑色食物
根據中醫理論,「腎開竅於耳」,意指腎臟的健康直接影響聽覺功能,腎氣不足可能導致耳鳴、聽力下降等問題。適量補充黑色食物可滋補腎臟,間接保護聽力,例如黑芝麻能滋陰補腎、改善毛細血管循環;黑豆富含植物蛋白與微量元素,有助補腎強精;黑木耳則能促進血液循環,滋養內耳環境。
除了飲食調理,避免日常生活中的傷耳習慣同樣重要。長時間暴露在高分貝環境(如聽耳機音量過大或長時間待在嘈雜場所)會損傷內耳毛細胞,導致聽力不可逆的損害。建議控制耳機音量不超過 60%,且每聽 60 分鐘休息 10 分鐘。此外,避免用尖銳物清理耳道,以免損傷耳膜或導致感染。同時,戒煙限酒,因尼古丁和酒精會影響內耳血液循環,加速聽力退化。保護耳朵從細節做起,才能長久維持聽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