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的骨骼新陈代谢病症。患者的骨质密度减少,令骨骼结构变得脆弱,因而容易导致骨折。骨质疏松症的好发期是50岁起,然而,当我们迈入40岁之后,随着年龄增长,骨骼组织的钙质会逐渐流失,骨质变得脆弱而形成骨质密度疏松和容易折断。虽然骨质疏松会影响全身的骨,但脆性骨折会出现在特别的位置,并于不同的年龄阶段,显示有其他的因素导致骨折。60岁后会最先出现手腕骨折,接着嵴骨。而至80岁后才出现股骨折,这可能与失肌症愈趋严重及摔跌有关。

 

成因

  • 年龄增长:45岁以上或更年期后的妇女,体内雌性荷尔蒙下降,导致骨骼内的钙质大量流失,加上破骨细胞较造骨细胞活跃得多,骨骼生长受到抑压﹔因此,这些妇女特别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
  • 性别: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6至8倍。
  • 缺乏雌激素:女性过早停经(45岁前)或接受切除卵巢手术因而导致提早停经。
  • 种族差别:亚裔人及白种人比黑种人更易患此症。
  • 长期摄取钙质不足:偏食、节食或日常的饮食含钙量低的妇女,尤其是不喝牛奶、不吃乳制品、豆类及蔬菜。
  • 吸烟、酗酒、喝太多咖啡。
  • 先天性骨架小、身材瘦小及体重轻者。
  • 家族性遗传。
  • 少接触阳光。
  • 缺乏运动。
  • 某些病患者如洗肾者、维他命D缺乏者和曾接受肠胃手术的人士。患有风湿关节炎、血癌及内分泌毛病等的人士也比较容易患上此症。
  • 长期服食一些激素如类固醇药物可引致骨质流失。

 

症状

骨质疏松症本身并没有任何病徵,若感到痛楚,一般都是由于骨折所致。最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股骨、嵴椎及前臂骨。患者或因轻微碰撞,或因跌倒而股骨骨折,嵴椎骨即使没有任何碰撞也会渐渐塌陷,令背部变得弯曲,形成驼背及变得矮小,部分患者亦会出现背痛的情况。

 

诊断方法

常见测量骨质密度的 方法有:

  • 双能量X光吸收测量仪(DEXA):用于诊断及监察治疗的效果。
  • 超声波仪器(QuantitativeUltrasoundQUS):只可以作为骨质密度的初步筛验方法,并不能作为确诊工具。

 

治疗

  • 抗流失类药物(如 calcitonin),可减缓骨质流失速度
  • 促骨生长类药物(如 teriparatide),帮助增加骨质密度
  • 雌激素,适度补充可强化钙质运作效率

 

併发症

  • 髋部骨折:会有长期疼痛、行动不便等症状,甚至需依赖他人照护。此外,髋骨骨折也可能致死,骨折第一年内有20-24%的患者会死亡,往后五年亦有死亡风险。
  • 嵴椎压迫性骨折:腰背痛、驼背、身高变矮、行动困难是常见的症状,严重时需长期卧床,肺部功能也可能受损。
  • 心理健康受损:心理状态也会受影响,由于外貌改变,患者自尊可能受挫,甚至会引发忧郁症。

 

风险高人士

  • 50岁以上长辈
  • 女性,女性患病机率大于男性
  • 人种因素,亚洲人与高加索人较易患病
  • 骨质疏松症家族病史
  • 疾病因素,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 吸烟、酗酒
  • 饮食不正常,如钙质、蛋白质、维生素D摄取不足
  • 缺乏运动

 

预防方法

1.均衡饮食

  • 多选择含丰富钙质的食物,例如:
  • 奶类食品:如牛奶、奶类制品、芝士、乳酪等(可选择一些低脂或脱脂产品以免造成过胖)。
  • 海产类:连骨或壳食用的海产,如白饭鱼、银鱼干及虾米等。
  • 豆品类:板豆腐、加钙豆浆、素鸡、枝竹及腐皮等。
  • 蔬菜类:深绿色的蔬菜,如白菜、西兰花、菜心等。
  • 果仁类:如杏仁及芝麻等。
  • 摄取足够维生素D,例如:鸡蛋黄、已添加维生素D的牛奶等。
  • 减少进食含高盐分的食物,如咸鱼和豉油等调味料,以减少钙质流失。

2.切勿吸烟、酗酒。应减少饮用含咖啡因的饮品如咖啡、浓茶等。

3.适量的负重运动,例如:步行、太极、健身操等。保持每星期最少做3次、 每次30-60分钟的运动。

4.户外活动,透过晒太阳来协助制造维生素D,以帮助吸收钙质。但切忌曝晒,以免灼伤。

 

骨质疏松症数据

随着人口老化,骨折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资料显示,香港约有30万妇女及10万男士患有此症。

美国有统计数字: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人数已超过心肌梗塞、脑中风和乳腺癌三种疾病的总和;仅骨质疏松性骨折每年的治疗花费:美国200亿美元、英国10亿英镑、德国25亿欧元。看到这些数字,再结合骨质疏松性骨折所具有的「四高一低」(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医疗费用和低生活品质)的这些特点,足以配得上「健康杀手」的称谓。

 

参考资料:卫生署、香港骨质疏松学会

相关文章
疾病资讯
肝脏
肝胰息息相关—肝脏不好随时拖垮胰脏!
肝脏健康常常被人重视,但位于肝脏附近的胰脏,却是最常被人们忽略的器官之一。 肝脏及胰脏除了位置相近外,他们的功能亦十分类同,甚至可以说是肩并肩维持身体健康。因此,两者的健康绝对有互相的影响,但实际上
疾病资讯
肾病
洗肾肾友的饮食攻略
听到医生说可能需要洗肾时,肾友们少不免会产生心理压力。他们需要和洗肾长期共存,面对生活上的改变,不少人觉得无所适从,甚至会变得消极忧郁。其实生活品质对洗肾肾友也是相当重要。那么他们又可以怎样再次享受生
疾病资讯
肝脏
划重点!肝功能指数要看ALT!
ALT全称为谷丙转氨酶,是肝酵素的一种,主要存于肝细胞中。一旦肝细胞受到破坏,细胞中的ALT会释放到血液。一旦发生这个情况,血液测试中ALT的水平会显示过高。因此,ALT指数对反映肝脏问题有一定帮助。  
疾病资讯
肾病
没有喝对 小心引发健康危机
早上昏昏欲睡可以喝杯茶提神;聚餐吃多了可以喝杯茶解腻。喝茶有很多好处,可是也不能当水喝。过量饮用可以引爆肾脏危机。   美国曾经有一名中年男子因为过量喝茶令肾功能急遽下降,最终需要洗肾。他因为
疾病资讯
肾病
慢性肾衰竭是甚么?
肾病很多时是无徵兆的。肾功能衰竭可影响身体所有器官的运作,当发展至末期肾衰竭(Renal Failure),若没有透析治疗或肾脏移植,则可致命。现时本港有10, 000多名末期肾衰竭病者。 肾脏的主要功能为排泄身体内经新
疾病资讯
走出阿兹海默症的死胡同
近日,美国最大药厂之一Biogen在十一月初宣布,早前临床实验失败的脑退化药物aducanumab向食品及药品管理局申请,大量生产该药物作为医治阿兹海默症的认可药物。消息一出,引起极大迴响,专家都不相信有实质数据支持
疾病资讯
肝脏
肝脏发炎随时可大可小?
发炎是身体免疫系统反应之一。虽然发炎是身体免疫力重要的一环,但我们很少会多加理会,因为这个情况时有发生,就像喉咙痛及痱滋一样,不用特别处理便会自行痊癒。 肝脏和身体其他器官及部位一样,都会出现发炎的
疾病资讯
脑退化
脑退化患者入夜后情绪差 全因「日落症候群」
如果您有照顾过脑退化患者可能有以下的经验,患者在白天很开朗,但下午开始,情绪就会波动,说话毫无头绪,愈接近傍晚,患者的情绪愈焦躁不安,甚至说着重复的要求,不顺他意会闹脾气。以上这些情形,医学上称为「日
疾病资讯
【恶梦警报】每週 1 次,失智风险激增 4 倍!应如何自救?
您是否曾经在梦中陷入恐惧,醒来时心跳不已?这些可怕的梦境可能不仅是夜晚的困扰,更可能暗示着潜在的健康风险!有科学研究指出,做恶梦的频率与患上神经退化性疾病的风险有关。中年人若每週至少做一次恶梦,认知衰
疾病资讯
肝脏
中医怎样看脂肪肝?
脂肪肝是一种都市病,近年发病率不但有上升的趋势,更有年轻化的迹象。中医认为现代人饮食不节、高压过劳、多坐少动、作息失常等令代谢能力变差,无法代谢掉的热量形成脂肪,积存在肝脏细胞内。   中医总
疾病资讯
脑退化
研究证实:中年发福增脑退化风险!这 2 个部位脂肪多要小心!
肥胖不仅影响外观,还对心血管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更悄然威胁着我们的大脑!今年 7 月,医学期刊《神经学》(Neurology)发布了一项有关腹部脂肪与脑退化关係的最新研究。研究指出,腹部脂肪愈多,罹患神经退化性疾病
疾病资讯
肾病
洗肾也要活的开心健康
不少有慢性肾脏问题的人得知需要洗肾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不少例子因为无法接受需要长期依赖洗肾而变得沉默和消极,因为情绪而令生活品质下降。其实,需要洗肾的肾友也可以透过饮食和运动改善体力。体能好
保健防病 疾病资讯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