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有照顾过脑退化患者可能有以下的经验,患者在白天很开朗,但下午开始,情绪就会波动,说话毫无头绪,愈接近傍晚,患者的情绪愈焦躁不安,甚至说着重复的要求,不顺他意会闹脾气。以上这些情形,医学上称为「日落症候群」(Sundown Syndrome)。这不是一种疾病或诊断,而是一群行为的总称,指的是在傍晚或是夜晚来临,患者出现行为以及意识上的混乱,包括:躁动、踱步、攻击、不安、焦虑、沮丧、游走、注意力不集中、尖叫、幻觉等行为。因此在黄昏后特别要留意患者的精神状况,照顾者要加倍耐性看护。
日落症候群的原因:
1. 生理:脑退化患者由于脑部产生病变,可能影响患者的生理时钟,改变正常的睡眠与活动周期,而导致日落症候群的行为。
2. 心理:脑退化长辈的大脑衰退,导致压力的阈值(临界值)下降,而容易出现躁动的行为问题。
3. 环境:由于认知功能退化,脑退化患者的视听力、空间认知能力出现障碍,再加上傍晚昏暗的光线,让患者无法辨识周遭的人或物件,可能因此感到混淆,出现日落症候群的现象。
资料来源:Alzheimer’s Los Ange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