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雞蛋因含有豐富的營養素而被譽為「黃金食物」。除了含有大量蛋白質,雞蛋還含有多種維生素、抗氧化劑、葉黃素和礦物質等,其對大腦的益處更被受肯定。英國的營養師甚至將雞蛋稱為「最佳養腦美食」。然而,許多人仍對雞蛋的膽固醇含量存有疑慮,擔心經常食用會影響心血管健康。那麼,雞蛋到底是如何保護我們的大腦健康?每天吃多少才屬於安全範圍呢?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雞蛋的營養價值與食用建議,為健康吃得安心!
雞蛋有助提升認知功能
一項由加州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團隊對 890 名 男女的健康數據進行分析。他們發現,儘管雞蛋的膽固醇含量較高,但並未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反而有助長期維持認知功能的穩定表現。結果顯示,對於每週進食 2 至 4 隻雞蛋的女性,她們的短期及長期記憶減弱幅度較小;而進食較多雞蛋的男性,則展現出較好的認知表現。
研究人員將這些結果歸因於雞蛋所含的豐富營養成分。雞蛋中的蛋白質、氨基酸和膽固醇可能對大腦細胞的結構與功能起到重要的保護作用。此外,雞蛋還含有類胡蘿蔔素,能有效減少自由基對腦細胞的損害,對於提升認知功能和預防腦部退化具有顯著的重要性。
烹調方法才是關鍵!
儘管雞蛋本身營養豐富,但不健康的烹調方式卻可能大大降低其健康價值。例如,使用大量油脂煎炸或搭配高鹽量的醬料和加工食品,會增加飽和脂肪和鈉的攝取,對心血管健康帶來負面影響。因此,選擇正確的烹調方式至關重要。健康的烹調方法包括水煮、蒸煮或使用少量橄欖油煎製,這些方式能保留雞蛋的營養價值,同時避免攝取過多的油脂和鹽分。
破解雞蛋迷思
吃雞蛋會增加膽固醇水平?
曾經,雞蛋因為屬於高膽固醇的動物性食品而備受爭議,許多人擔心食用雞蛋會增加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然而,近年有研究發現,導致動脈斑塊累積的真正元兇是過量攝取的飽和脂肪、糖和鹽,而非膳食中的膽固醇。因此,雞蛋本身並不是健康的「威脅」,而烹調雞蛋的方式才是影響其健康價值的關鍵所在。
每天可以吃多少隻雞蛋?
健康人士每週最多可吃 7 隻雞蛋而不會對心血管健康造成影響。更有研究指出,每週進食 7 隻雞蛋有助預防中風和眼睛退化。
雞蛋是一種營養豐富且經濟實惠的「超級食物」,不僅能為我們提供優質蛋白質,還能促進大腦健康,提升認知功能。只要選擇健康的烹調方式,適量食用雞蛋不僅無需擔心膽固醇問題,還能成為均衡飲食中的重要一環。健康飲食的關鍵在於適量和多樣化,搭配其他富含纖維和抗氧化物的食物,才能真正達到全方位的健康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