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長者容易抑鬱,就算他們過往沒有情緒問題,當上了年紀之後,都會較容易感到焦慮不安,這關乎前腦退化的問題,因為前腦名「社交腦袋」(Social Brain),主要功能是分辨是非、掌管同理心、遵循法制及融入社群的思維。這部位的血管比較密集,當年紀愈大,長者的血管容易硬化,血流量減少,導致前腦葉缺損,於是令邊緣系統 (Limbic System)的情緒反應成為主導。
邊緣系統對一個人的健康是非常重要,個人生理上的正常運作及生存意識,全靠這個系統正常運作,它掌管三大維生範疇,包括:一、進食;二、危機警報,例如感到驚慌的時候如何快速對應;三、繁殖下一代,延續人類族群發展。假如長者腦部受傷或受疾病影響,令邊緣系統不受控制,便會出現進食過量(尤其是甜食),容易產生情緒焦慮、抑鬱或性慾失控的問題,因為前腦葉的社交腦袋失去了控制情緒的能力。
患有認知障礙症的病人,邊緣系統同樣出現問題,導致他們控制不到食慾,因而不斷進食。情緒方面亦有可能陷入失控狀態,容易抑鬱及暴躁,所以常將情緒發洩在家人身上。因此,不論年紀有多大,能保持一個人的性格穩定,全靠前腦的正常運作。如這部分在老年期有所缺損,可導致長者情緒失控,容易與親人及朋友關係惡化,這就是老化的前腦理論。
情緒也會老化?
這是因為情緒的大腦額葉,是人類身體中較早老化的部分,它比大腦中與記憶、認知能力相關的部分,以及關係到體力的肌肉等,都還要更早開始老化。有些人退休後,從此不必再去上班,就突然變得無精打采,快速衰老,這也是額葉功能低下的關係。有一名專門研究老人的精神科醫師,至今看過數千張電腦斷層掃描(CT)與磁振造影(MRI)所拍攝的高齡者腦部照片,發現即使未罹患腦退化症的健康人士,只要年紀一大,大家的腦部都萎縮了。結論是只要年紀大了,人類的大腦就會生理性地萎縮。此時,並非整個大腦一起萎縮,而是從額葉開始萎縮。雖然額葉萎縮了,但並不會立即失去功能,智能也不會特別改變,但驚訝、憤怒、悲傷、歡喜這類情緒變化就會很明顯。因此就有「情緒老化」之說。
前腦(額葉及顳葉)功能解說
人的前腦包括額葉 (Frontal Lobe) 及顳葉 (Temporal Lobe),合稱為「社交腦袋」(Social Brain)。人性、思維、自覺、德行、團體、創造人倫社會都是社交腦袋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