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又称代谢性关节炎,当身体内含有过多尿酸,尿酸盐积聚于关节内引致发炎,做成关节红肿、疼痛便是痛风。
容易患上痛风人士:
- 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
- 有饮酒习惯
- 喜欢吃动物内脏、贝壳类海产
- 血癌、肾病患者
- 家人有患上痛风的歷史
病徵:
- 关节突然剧烈疼痛
痛风最常见于脚的大拇指关节,但也可以在其他关节发病,如足踝、膝盖、手肘、手腕及手指都较常见。剧痛一般持续4至12小时。
- 持续不适
剧痛消减后,关节会感到不适达数日至数周。再次病发时很有可能疼痛的时间会较长,患处也会增加。
- 红肿、发炎
患处的关节呈现肿胀、发红、发热。
- 行动不便
痛风症持续一段时间后,可造成患者的关节不能活动自如。
诊断:
痛风可以通过高尿酸血和典型的足痛风症状而确诊。但如果无法以临床症状确诊时,患者需要进行关节滑液分折。尽管X光在识别慢性痛风上有一定临床意义,但无法识别痛风的急性发作。
- 滑液
痛风诊断基于关节滑液中辨出单钠尿酸盐的结晶或痛风石。
- 血液检查
高尿血症也是典型的痛风特徵,但近一半的痛风发作没有伴随高尿酸血症,所以这种诊断的功效是有限的。
- 鑑别诊断
最主要的鑑别诊断是排除化脓性关节炎。其他有相似病徵的疾病包括假性痛风、类风湿关节炎;而当痛风石并不位于关节时,可被误认为是基底细胞癌或是其他肿瘤。
併发症:
在没有接受治疗的情况下,急性痛风发作一般会在五到七天内缓解,但有交成患者在一年内会第二次发作。患有痛风的人罹患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症候群、肾脏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比较高。
- 痛风石
如果不接受治疗,急性痛风可能会恶化成慢性痛风,造成关节损伤、变形,甚至痛风石。痛风患者如果五年内不接受治疗,产生痛风石的机会约为三成,出现的位置通常是耳壳、手的尺骨鹰嘴突、或阿基里斯腱。
- 肾石
因为尿液的酸硷值偏酸,促使尿酸在肾脏形成沉淀,约有一至四成的患者出现肾石。
痛风不能根治,但适当的药物及饮食控制可以防止痛风復发。在日常生活中,进食含低普林的食物,减低其在体内经过新陈代谢后变成尿酸。有些人的新陈代谢受到传因素影响,体内会倾向于产生过量的尿酸,再加上暴饮暴食,便很容易诱发这个痛症。所以改变生活习惯绝对是预防及改善痛风的关键。
预防:
- 多喝开水
每天最少两公升,帮助身体排出过量的尿酸
- 节制饮酒量
近期研究发现啤酒特别和患上痛风风险相关,按照医生的指示节制饮酒量
- 节制饮食,避免高普林食物:
- 动物内脏如肝、脑、肾、胰(猪横舌)等
- 沙甸鱼、鱼卵,贝壳类海产
- 过量肉类
- 过量的干豆类、菇类、菠菜、鲜露笋等
- 注意体重
肥胖让身体制造较多尿酸,增加肾脏把尿酸排出的负担。所以维持体重在健康水平,但不要禁食或在短时间内使体重骤减,因为这样反而会增加体内的尿酸
资料来源:卫生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