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普遍生活压力大,容易患上情绪病如抑郁症,在坊间及网上都有不少资讯讲解如何舒缓情绪病,但相反,长者抑郁问题则相对地不为大众所了解。根据浸信会爱群社会服务处一项调查显示,每10个长者,便有1个出现老年抑郁的问题,反映问题的严重性。
老人误以为抑郁并不是病
不少长者本身比较关心生理上的毛病多于心理上的不适,他们一般只会留意「实际」的徵状如身体某处疼痛等,以非一些较难察觉的问题如食慾不振、经常感到疲倦、情绪感到低落等。另外,根据英国的研究显示,有不少长者最先出现的徵状便是经常忧虑自己患病,但医生又验查不到甚么的不妥。纵使出现提不起精神的徵兆,长者都有机会认为是因为自己年纪老迈所致。
同住或独居非问题 真正关心最重要
根据研究显示,独居长者的数目由2006年到2016年大幅上升超过50%,长期缺乏与人交流令他们更容易患上抑郁。
但值得一提的是,港人生活忙碌,即使和长者同住,都未必实际可以拨到足够的时间关心长者。不少人早出晚归,很多时间下班回来,长者都已经睡觉了;而在假日,年轻人多外出或需要照顾小孩,加上长者通常行动不方便,很容易便会忽略长者的存在、给予他们需要的关心及问候。
更重要的是,很多长者不善于表达内心感受,面对共住家人的冷漠对待,会认为自己是家庭、甚至是社会的负担,感到自己不被重视,负面情绪「屈」埋「屈」埋,久以久之变成抑郁。
认真聆听及多陪伴最奏效
面对长者抑郁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愿意花时间陪伴他们。他们很多时只需要和人倾诉,令他们感到自己是家庭一分子,便能对他们的抑郁症有很大的帮助。
1. 与长者同住:每日尽量抽时间和长者沟通,即使少如15分钟,也对长者的心理健康有正面的帮助。谈话内容可以是围绕长者当天所做过的事情,如午餐去了哪里吃、和朋友打麻将的趣事等。
2. 独居长者:尽量恆常地在假日抽时间和他们见面,了解他们在过往一星期所做过的事情,如平日有空的话,亦应致电和他们聊聊天。
资料来源:浸信会爱群社会服务处、英国皇家精神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