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十载有余,说到哪一种病人尤其要花心思,应该很多人都认为是重病或者长期病患。然而本医却认为是「来调理身体」的一类。通常他们都会说:「某某在你这裏看好了,所以想来看看。」或者「其实我没有大问题,只是家人说你好,我就来试试看。」
为何会这样说?作为病者,有明显症状的,都清楚自己的问题在哪裏,有清晰的目标,即使症状比较重,对于医师来说也是好治。但上述「来调理的」,是现代流行所说的「亚健康状态」,在不太健康的状态,又未至于病的程度。
那些认为自己没有问题,但又要来见见医生的人,说穿了还是多多少少有一些症状是影响生活的。可能是病者不察觉,又可能是患者不知道这症状中医师还是有方法处理。
以下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没有病」的病人。
吴先生一坐下来,便说:「我其实没有什么不舒服,只是太太说你好,我就过来调理一下。」
很多病人都不自觉地用这个开场来「考验」医师们。还好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都能快速地让我们发现一些端倪,让医师和患者的关係拉近。
我望到他牙肉有点浮肿,望到他面色偏白但颧骨处带点潮红,而且还闻到他有点口气。我心里暗地盘算者这肯定跟脾肾虚有关。
再循脾肾脏的思路问多一点症状,吴先生的反应都是:「对呀!」「是!」「你都知道?!」
终于在把脉时,他把声量压低,半身前倾地向我诉说着他的一个小小烦恼。原来吴太太投诉他睡觉时,经常流口水把枕头弄湿,隔天就得洗一次枕头袋,几个月至半年就要洗一次枕头。这令他觉得既尴尬又烦恼。
「几十岁人瞓觉仲流口水真係丑怪。」他两颧潮红的脸更红了。
结合他的脉象,断定他「流口水」原因是脾肾两脏功能下降。中医认为:「脾为涎,肾为唾」。根据《素问‧宣明五气篇》,涎和唾都是口腔内的唾液,「涎」俗称「口水」,此较淡,主要有润泽口腔的作用;「唾」则此较稠粘,主要帮助消化食物。根据「五脏化液」的理论,涎、唾是分别通过脾和肾的作用所化生,所以有「脾为涎」、「肾为唾」之说。涎和唾出问题的原因主要和脾肾有关。中医理论认为「脾开窍于口」、「脾主肌肉」,睡眠时口水流出,是脸部肌肉的控制力量减弱的结果。
肾和脾是人体的先天和后天,肾和脾病容易互相影响。这个情况下,患者也会肾虚的症状,例如牙齿松动,牙肉浮肿,腰痠膝软,尿频等。长期下去肾阳受损,更会影响男性的性能力。相比起要找出吴先生最困扰的事,定立出调补脾肾的治法其实简单得很。出现轻微症状时,还是不要掉以轻心,及早防患于未然才是上上之策。
〔个人简介〕
卢肇联註册中医师
前联合医院痛症治疗中心客座中医师,擅长以调整整体结构方法处理各种痛症,以经典中医理论为主幹,辅以现代神经科学及运动科学方法,为大众提供顾全整体,精准快捷及效果持久的痛症治疗方案,医患同行,助大众重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