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学对于身体器官或系统的观点不太一样。今天就来看看中西方医学对「肝」的理解和如何养肝保肝。
西方医学里的「肝」是指「肝脏」这个器官,位于右上腹腔内,负责身体的新陈代谢、储存营养素、转化物质、消化等重要功能。至于肝脏生病,多与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有关。而中医所指的「肝」,范围更大。
中医学派涉及到脏腑、经脉等概念。肝经是十二经脉之一,由足底大拇指向上,经过小腿、大腿、肝脏、肺、经口、眼到达头顶。中方医学的肝不但具有调节血液和消化的功能,还涉及到情绪心理的部分。中医口中的「肝不好」,是指肝经期循环异常,因此肝经所经过的地方出现异常,例如头两侧、眼睛、两侧胁肋等,都可归于肝系病理。
因此,中医指的「肝不好」跟西医的肝功能异常不一定有关联,但有关肝脏发炎、硬化程度和肿瘤等还是需要西医的检查。由于两者对于「肝」的观点不一,护肝的看法也不一样。西医着重实体,而中医则强调肝经调节功能,各有各优点。将两者的养肝方法结合,才可以真正护肝!
- 定期检查:先了解自己肝功能是否正常,有没有感染病毒,例如B、C型肝炎病毒。如有异常,需要定期追踪及接受治疗。
- 避免刺青、穿洞、共用针头:减低感染B、C型肝炎的机会
- 不做伤肝行为:避免一些已知会导致肝脏损伤的行为,例如吸烟、喝酒、胡乱服用药物等
- 保持情绪平稳:「肝主疏洩——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因此养肝宜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 充足睡眠:晚上11点到凌晨3点,胆经和肝经脉气最盛,此时熟睡有助修復,熬夜则令经脉无法疏通
- 饮食清淡:辛辣、刺激的食物容易引起肝火。多吃绿色的食物有助养肝。中医认为青色入肝经,有益肝气循环。而且青菜多含抗氧化物,亦有利细胞修復。
资料来源:好心肝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