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想要健康养生,首先就要从个人的生活用品做起,有很多老人家买鞋之后常常有不合脚甚至不防滑的情况,所以在买鞋时应该多试一下,选一双穿着舒服的鞋子。
长者选鞋原则
老人家很怕脚被挤,所以选鞋子稍微大一些是可以的。长者选鞋一定要以舒服防滑为大原则,另外应遵循「鞋前宽、鞋中韧、鞋跟硬」这3大要点,同时也需留意以下细节:
1. 脚趾前至少留一厘米,预留足够的空间让脚趾活动。
2. 鞋子中段韧度适中,不易崴脚,挑鞋时可以用手扭转观察,扭不动或可以扭成「麻花」状都不行。
3. 老人脚跟脂肪垫变薄,缓冲能力变弱,一不留意踩到小石子,脚跟很容易疼痛,发生足底筋膜炎的几率也会变高,因此鞋跟要有一定硬度。
4. 鞋跟至少2-3厘米高,才有助于分散脚底的压力。
5. 应穿透气性好的老人鞋,如运动鞋,尽量避免塑料等材质。
6. 最好是用粘扣、鞋扣等固定,因为鞋带不仅容易松开,还会增加老人被绊倒的风险。
长者选鞋两大误区:
误区一:奉行越软越好的标准
有些老年人在选鞋时奉行越软越好的标准。但要注意,软底鞋刚穿时固然轻便,可以缓解老年人因足部退化造成的疼痛,但会使脚更费力。为何买老人鞋不能越软的越好?盲要从人行走的原理说起。首先,人行走机理非常复杂,需要脚部各个骨骼和肌肉的协同合作。在行走时,先是足部放松,足跟着地,此时足跟要承受很大的冲击力,这种冲击力会损伤足跟部,也可以沿肢体传达到嵴柱和脑部。
老人鞋的鞋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托和缓解足部冲击力,但如果鞋底太软,承托力度就不够,同时不利于足跟部抬起。此外,硬底鞋所具备的一些好处是软底鞋所没有的:坚硬的船型鞋底模拟了行走时足底的屈曲,可给人行走产生「助力」。不光是鞋底,有一定硬度的鞋后帮也可抗挤压,而且高而硬的后帮可以给予后跟部更大的承托力量。实际上,买老人鞋应当「软硬兼施」,平时家居或散步时可穿舒适的软底鞋,而需要长途走路或爬山时要选承托力足够的硬底鞋。
误区二:平底鞋更适合长者?
平底鞋的优点是受力均匀,可以大限度地直接接触地面,舒适又方便。可是老年人跟部脂肪垫开始萎缩,在迈步时需要脂肪垫吸收地面对人体的冲击力,因此3厘米左右高度的鞋跟可以弥补跟部脂肪的萎缩。另外,老年人机体调节能力比较差,穿平底鞋在起步时需要更大的力量,这样容易扭伤脚。在冬天,一定厚度的鞋底还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