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万物成熟,气候逐渐从热转寒的季节。此时,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根据「天人合一」的理论,人类亦需遵从大自然的规律去养生,以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医食同源」,自古以来医与食有不可分割的关係,尤其是中医学与饮食关係更为密切,因为很多中药同时也是食材,懂得运用合适的食材烹调食物,既能果腹满足,同时亦能达到养身防病之效。饮食的选择就是养生的其中一门学问,中医饮食养生就是食补,是通过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身体健康、防止疾病恶化,促进虚弱的身体恢復健康的方法。食补须掌握三个原则:(1) 顺应四时 ; (2) 配合个人体质; (3) 持之以恆。转天气时长者最易不适应易患病,以下将会依据初秋、中秋和深秋三个不同阶段,介绍合适的食材了予老人。
「初秋」宜健脾利湿
初秋时,因夏季刚过,暑气未尽,所以这时的温度及湿度都较高,秋凉之意暂不明显。因此,饮食方面可选一些健脾利湿之品,例如薏苡仁、白扁豆、赤小豆、山药、莲子、茯苓等,也可多食较多汁的食物,如苹果、梨子、荸荠、柚子等。
注意: 纵使夏季暑气未尽,但西瓜、苦瓜等都不宜多食,否则这些寒凉之品会损伤脾胃,容易导致腹痛、腹泻等疾病。
「中秋」宜养阴润燥
中秋时,雨水渐少,天气干燥越趋明显,所以饮食重养阴润燥,可多食银耳、藕、沙参、白木耳、梨、百合等。这时也应多喝水,还可选择喝蜂蜜、豆浆、牛奶等以滋阴生津。
注意:一些香燥、煎炸、熏烤的食品应少食,而辣椒、花椒、葱、韭菜、蒜、姜等辛辣刺激之品,亦应少食,因为这些食品容易令人上火,耗伤阴津。
「深秋」宜多吃黑色食品
深秋时,燥最明显,饮食方面除了选择上述提及的养阴润燥之品外,还可以多选择黑色的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因为此时气温骤降,所以除了燥之外,寒就成为深秋的另一气候特点。
注意:从中医角度来说,寒气通于肾,肾主黑色,因此由秋天逐渐进入冬天的过渡期,如能配合这些黑色食品补肾,可以为之后来临的寒冬作好准备。
资料来源: 香港防痨会中医诊所暨香港大学中医教研中心